讀信的才是鐵粉!NewsLetter捲土重來

Siren F.Y. Chen
3 min readOct 8, 2017

--

(這篇是去年寫的。當時讀了一篇文,指由於臉書演算法一變再變,許多媒體跳 社交網站,以電子報與深度使用者重建關係。還能藉此搜集用戶特性,發送客製化電子報。

當時,該文舉的例子是Vox Sentences。一年後,Vox果然新增一份Vox Care電子報,發送健康相關報導。厲害的媒體電子報很多,以後再慢慢寫。)

什麼狀況下,你願意行銷競爭對手的服務?

通常是在對自己也有利的狀況下才這麼做。但這種作法,直覺上違反競爭原則,也不符媒體求獨家的「天職」,很少在媒體業出現。

但非傳統媒體起家的Vox,似乎沒這種包袱。

Vox的新聞信Vox Sentences,每天只提供6則新聞,包括3則要聞(Top News)、5則各路新聞(Miscellaneous)、5則原汁原味(Verbatim,直接引用一段各媒體報導)和一則自製動畫解釋性影片(watch this)。

Vox Sentences,顧名思義,每則新聞只有幾個句子。因為,多數讀者不需鉅細靡遺知道來龍去脈,提點關鍵即可。

然而,關鍵怎麼來?我猜,Vox Sentences的定位是「代客讀新聞」,求廣不求深;因此,各大媒體如BBC、The Guardian、New York Times、The Economist,都成了它的「通訊社」。

「代客讀新聞」的概念不新,關鍵評論網也有許多報導是彙整自各大媒體。但用在newsletter上,Vox Sentences可能是唯一。

九月三號為例,三則要聞之一,是先前被判刑6個月的史丹佛大學強暴犯,僅關了3個月就假釋返家。記者引用四家媒體的觀點(包含Vox),接龍成一則新聞摘要。

❶ 被控強暴的史丹佛大學校隊泳將Brock Turner,提早返家。他被判刑六個月,但只服滿一半的刑期。[NPR / Bill Chappell]

❷ 數以千計的評論指控判決過於寬厚,受害人與抗議人士在法庭外聚集抗議判決。 [The Guardian / Sam Levin]

❸ 這個案例很快引發廣泛討論,認為大學無力處理猖獗的校園性侵。 [Vox / Tara Golshan]

❹ 在Turner服刑期間,又有七萬五千名美國婦女遭性侵。大學似乎無力降低校園性侵。[Vox / Liz Plank]

❺ 但也有人擔心,嚴懲將大量增加犯罪入獄人數。司法系統不是已經過於嚴苛了嗎?[NY Magazine / Eric Levitz]

改寫重大新聞,需要快速梳理脈絡、掌握重點的能力。不難理解,為何Vox要找專職記者,而非找工讀生小編貼文了事。

這是一個三贏的做法:第一,讀者贏,一次讀到各家觀點,開信動力更高;第二,各媒體贏,想看完整報導的人可點連結看原文,將流量導回各媒體官網。

而最後的大贏家當然是Vox。公信力是媒體最重要的資產,但需要長年累積。成立僅三年的Vox,正可透過彙整各大知名媒體報導,「分享」它們的公信力,進而累積自己的公信力。

在一個先行者優勢的市場,對後進品牌如Vox來說,讓利,或許才是獲利的開端。

--

--

Siren F.Y. Chen
Siren F.Y. Chen

Written by Siren F.Y. Chen

記者 / 內容人,不可一日無書與貓。做過10多年商管雜誌,對商業邏輯好奇。來自平面,探索數位;探查世界,習作台灣。

No responses yet